欢迎来到深圳互联网技术应用协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协会资讯 - 行业动态

“用不起”的知网不断涨价 被指涉嫌垄断

来源:发布日期:2016/06/17已有 1428 人浏览

又到高校毕业季,毕业论文成热门话题。今年3月以来,有关学术数据库提供商中国知网涨价,包括北京大学等多家高校图书馆用不起知网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日前有律师质疑知网涉嫌垄断,触碰了《反垄断法》高压线。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反垄断律师邓志松表示,中国知网涉嫌滥用其在国内中文学术文章检索服务市场上的支配地位,对论文作者制定不公平低价并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给用户制定不公平高价并实行差别待遇,限定期刊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此外,中国知网还借助行政力量的支持,成为我国唯一经国家批准正式出版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电子期刊,限制了博士学位论文的出版与传播。

南都记者发现,越来越广泛的免费获取学术资源的社会需求,与越来越高的商业数据库使用费之间的矛盾趋深。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胡凌曾公开表示,学术数据库本来是有利于学术资源广泛传播,但其矛盾之处就在于一方面让更多人通过网络共享了学术作品,另一方面数据库本身又成为新型数字资源垄断的中间人,把着作权变成纯粹的商品,从中获取高额利润,形成恶性循环。

连年涨价高校“买不起”

“由于数据库商涨价过高,图书馆目前正在全力与对方进行2016年的续订谈判。上一年度的合同期截止到2016年3月31日,期满后数据库商随时可能中断北大的访问服务。”3月底,北大图书馆主页的一则公告引来广泛关注。公告中所称“数据库商”,即“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的经营者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下称知网)。

中国知网,最被大家熟知的是其丰富的信息资源,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会议文献、报纸、外文文献、年鉴、百科全书、词典、统计数据、专利、标准、成果、手册等。南都记者获悉,高校常用的中文学术数据库还包括维普、万方等,但从检索文件所需求的查全和查准而言,大多网友认为知网比较有优势。

一边是知网成为学子“论文写作刚需”,一边却是知网近年来价格连续大幅增长。公众号“浙江大学学生会”推文《知网下的困兽》中挪揄,“学生们常常自嘲‘我们不生产论文,我们只是知网的搬运工;当我们面临‘免费福利’被取消时,才发现自己已陷入‘无知网不论文’的困境”。

南都记者查阅公开报道发现,北京大学并非首家反映知网涨价问题的高校。2011年,网友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BBS“雁塔晨钟”爆料,知网“向国外数据库商学习”,要求陕西省高校购买费用涨价约10%。西安多所高校的图书馆负责人与知网方面进行了谈判,但谈判还未结束,知网就停止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对其数据库的访问。

2015年底,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在官网发布通知,称知网数据库近年来价格连续大幅增长,2016年的价格在该校图书馆购买的中外文数据库中最高,涨幅和价格已经达到学校图书经费“无法承受的地步”。有媒体报道,2000年以来,知网每年对该校报价的涨幅都超过10%,其中2010年到2016年的报价涨幅为132.86%,翻了一倍多。此前“中国之声”报道,从2013年年底开始,云南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旗下所属的近十所省属重点高校都停用了知网。云南某大学学生小林称,2014年知网对云南大学的报价从原来的40万元涨到70万元。

知网的报价并不对外公开。南都记者从一家985高校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处获悉,知网的年服务费约为90万元。

触碰《反垄断法》高压线?

知网报价为何连年快速上涨?知网方面曾回应,知网有很多独家资源和高成本的外文材料,导致其资源成本较高。加上近几年好的期刊资源价格也有所上涨,算上公司的其他成本,对高校的报价也就随之上涨。

知网的成本到底上涨了多少?涨幅是否和知网对高校的报价一样?记者多次致电知网,对方均以其公司没有精力解释为由拒绝作出回应。

“为维持正常运行,中国知网向用户收取订购费无可厚非,但每年保持10%甚至更高的价格涨幅,就很难说是为填补成本了。”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反垄断律师邓志松认为,知网的此种行为或已触碰《反垄断法》高压线,涉嫌滥用自己在国内中文学术文章检索服务市场上的支配地位,即《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第(一)项所禁止的“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

邓志松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知网坐地涨价限制了用户的选择和使用,也制约了学术成果的广泛传播,不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我本身长期关注反垄断领域,中国知网的行为已经涉嫌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可能构成垄断行为,也在整体程度上不当抬升了社会公众获取知识资源的成本。”

南都记者了解到,武汉理工大学于今年1月贴出通知,表示已正式订购并恢复开通知网数据库。北大图书馆也于4月公告称,仍在与知网进行续订谈判,这期间数据库访问不会中断。“努力坚持争取到合理的条件,不向商家过分的涨价行为轻易妥协。我们这样做,原因并非完全是由于图书馆经费困难。”北大在公告中如是说。日前有媒体称北大图书馆与知网已经达成协议,北京大学图书馆在接受南都记者询问时表示,不便透露任何谈判信息。

邓志松指出,在中国知网价格涨幅巨大的情况下,大多数高校仍选择继续使用,可见中国知网具有很强的价格控制能力,而学校的议价能力较弱。换言之,中国知网具有较强的控制相关市场的能力。

有评论指出,对图书馆来说,可怕的不是每年要花费千万元买数据库,而是年年都在大幅涨价。

低价购买高价售卖?

“有个学姐的文章被知网收录了,毕业后下载自己的文章时还花了5元钱。”这并非一个笑话,而是网友“柳城之殇”的感慨。网友“麽尔之星1999”也有疑问,“自己的文章在中国知网被收费下载,我作为作者为什么没有报酬?”

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章,一部分来自其购买版权的期刊,其余部分则直接来自原作者。对于来自期刊的文章,中国知网并不向文章作者支付费用。但是该文章每在知网上被下载一次,知网就会收取0.5元/页的费用。如果是独家数字出版的期刊全文、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收费则为1元/页。

中国文字着作权协会总干事助理罗向京曾撰文指出,信息网络传播权是作者的一项重要权利,转让、许可该项权利,都应当有作者明确的意思表示,没有作者明确授权,期刊无权对此权利予以处分。罗向京表示,目前部分期刊通过稿约或版权声明的方式,要求作者同意由期刊统一将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卖给知网等数据库。这些版权声明大都条件苛刻、要求霸道,存在主体不平等、不符合法律规定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知网认为通过与期刊签订授权协议,就可以传播海量作品并从中谋利,难免让人质疑。

对于直接从原作者处收录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知网向每篇论文的硕士生作者一次性支付60元人民币的现金稿酬和价值300元人民币的“C N K I网络数据库通用检索阅读卡”,向博士作者则一次性支付100元人民币的现金稿酬和400元人民币的检索阅读卡。

南都记者尝试以“航天”为主题在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检索,下载量排名前三位的论文分别被下载9293、8751、7175次,下载价格依次为60.5、16和31.5元。据收费价格推算,知网最高可从这三篇论文中获得近93万元的下载费用,其付出的购买成本仅为180元现金稿酬和价值900元的检索阅读卡。

邓志松律师表示,虽然下载量中很大一部分来自高校等集体用户,他们下载文章时无需再付费,但学校早已为这些用户支出几十万元高昂购买费以涵盖他们在一年内下载该篇文章的费用。

“由此可见,中文学术文章的下载服务帮中国知网赚取了高额利润,而文章作者却不能从这些下载量的收入中拿到分毫。”邓志松说,中国知网的此种行为损害了文章作者的权利,涉嫌构成《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第一款(一)规定的“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

何以成“唯一指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喻中撰文指出,如果“知网”在学术资源的汇聚与服务中,确实已经占据了某种垄断的地位,同时又充分依赖这种垄断地位来肆意抬高价格,以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那么维护公平交易的机构就可以主动介入,以法律规定的方式抑制其垄断价格。

在接受南都采访时,邓志松律师指出,中国知网官网上有“我国唯一经国家批准正式出版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电子期刊”的标语。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中国知网作为唯一能够出版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电子期刊,而广电总局官网等资料中却未能找到批准的标准和要求。他据此质疑,有关部门很可能利用其行政权力,直接指定中国知网为独家出版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电子期刊。

“国家广电总局作为行政机关,仅仅批准中国知网作为博士学位论文的独家出版电子期刊,”邓志松表示,该行为限制了博士学位论文的出版与传播,涉嫌构成《反垄断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的“限定或者变相限定单位或者个人经营、购买、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商品”。

数据

2013年,北京工商大学向4家公司采购了中文数据库,知网的采购金额为72.59万元。2014年,该校的采购公司增加到21家,知网的采购金额降至52 .6万元。

2015年,南昌航空大学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中国知网数据库,金额为44 .6万元。2016年对原有项目进行续订,金额为48万元。

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在知网的花费为150万元;2014年为179.99万元;2015年为215.99万元。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梅华路105号多丽科技楼11层1105A房  本协会主管单位:中国互联网协会 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

深圳市互联网协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九曲网  电话:0755-83993902  QQ:876875198 电邮:8768751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