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深圳互联网技术应用协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协会资讯 - 行业动态

从混混到600亿首富后 他要求子女高中后不再上学

来源:发布日期:2016/10/10已有 1042 人浏览

2016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富士康科技集团的郭台铭位于台湾地区第二。超越这位大名鼎鼎制造商的人,是旺旺集团董事长蔡衍明。

并且这是他自2015年,蝉联两次获得台湾首富。

和许多出生贫寒、在饱受人生苦楚后奋发图强的富豪们迥然不同,从小不爱读书,浪荡于花花世界的蔡衍明,因为一次生意失败而“性情大变”,一夜之间开悟又开挂。他的创业生涯也并不平坦,但最终他用事实证明,自己不会输。

一、19岁败光1个亿,成为家族“败家子”

蔡衍明19岁那年,父亲从朋友那里接下了宜兰食品厂。因为没有时间经营,他的父亲便将食品厂甩手塞给了蔡衍明。

当时的蔡衍明,对于读书毫无热情,每天厮混在街头和电影院。没有文化,也没有管理知识的蔡衍明刚到厂里时,完全找不到头绪。

他回忆说:

“我账也看不懂,人也不认识,我又不敢问。损益表是赚是赔,我也不知道。”

这样的他,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再做代工外销,要做自己的品牌产品。他说:“代工要看别人的脸色,要被压价,甚至随时都可能踢你出局。”

当时,宜兰食品厂是一家外销加工厂,主要生产鱼罐头。蔡衍明觉得做代工要看别人脸色,于是决定将其转型为内销品牌,并开始生产“浪味鱿鱼丝”。 然而生意的状况却出乎蔡衍明的预料,做内销要赊账,东西卖出去却收不回来钱。

一年多下来,蔡衍明没有迎来预料中的成功,赔掉1个多亿,不仅将厂里原有的资本全部赔光,还需要家族贴钱来补救。

很长一段时间,他不敢抬头、不敢与家人对视。背负着“败家子”的标签,他甚至觉得每个人都在嘲笑他。

只是若是没有这段失败经历,也不能催生出如今亿万级别的旺旺集团。

二、宁可白送,也不向陈规妥协

凡事要强的蔡衍明经受不起这样的打击,更讨厌败家子的名声,为挽回自尊,蔡衍明此后性情大变。

3年后,看重了米果生意的蔡衍明,盘算着如果做日本米果生意,应该可以扳回一局。于是,他找到日本三大米果厂之一的岩冢制寻求合作。64岁的桢计作社长连连拒绝,怕小伙子办事不牢,坏了自己的名声。

蔡衍明频频拜访桢计作,终于获得米果制造的技术输出。拿到桢计作的许可,他用了整整两年时间。

此后,他将公司取名旺旺,迅速成为台湾米果市场老大。

1992年,35岁的蔡衍明生意已经相当成功,只是台湾的市场不足以满足蔡衍明的野心。

旺旺在湖南的第一家厂建起之后,就接收到了300货柜的订单,而且协议上都是款到发货。没想到交货的时候大陆经销商却要求卖完之后付款。

蔡衍明不想妥协,他选择只给到款的经销商供货,剩下的在长沙、上海自己开门市卖。库存太多,眼看着要过期销毁。蔡衍明仍然坚持。

他想,干脆送人。于是他们将旺旺仙贝分送给上海、广州、南京、长沙等地的学校,学生们人手一包。没想到这样反倒打开了当地市场。

面对当时大陆经销商一贯卖完之后付款的作风,蔡衍明坚持自己的原则:“款到发货。” 最终,良好的财务记录,让旺旺在大陆投产当年创收2.5亿人民币。

三、狠辣经营,终成米果大王

生意做得红火,自然就有人争抢。在跌宕起伏的商业环境中,这位台商先驱依旧靠着无所畏惧的果敢,将上百家竞争对手一一厮杀。

1994年后,两百多家食品厂加入“米果大战”,其中就有同样来自台湾的康师傅。

面对危机,蔡衍明推出四个副品牌的低价米果,并一口气将自家产品骤降到1公斤5元。这种惨烈如“割喉”式价格战非常奏效,对手来的快,脚跟未稳就被旺旺“斩草”出局。

他说,“除根之后,才好做”。

厮杀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蔡衍明给政府写信让政府盖厂房,旺旺租下这些厂房。当时旺旺集团里多数人认为这不可能,“政府怎么可能提供这种条件?”

正是因为蔡衍明嗅到了内地招商热潮,他前后一共发了1000多封信,收到不少回应,蔡衍明的想法实现了。“他们政府盖房很快,四五个月就盖起来,成本非常低,租金很便宜。”

此后,他又掀起几番价格战,将竞争对手杀得所剩无几,米果老大的地位再无人撼动。

砺石商业评论的记者拜访蔡衍明时,蔡算过这样一笔账:

随便挑一个美国的米果品牌,在美国市场就能做到差不多80亿美元。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中国人的胃不比美国人的小吧?未来中国的米果市场就可能是世界第一大。所以,对于旺旺来说,百亿不是起点,千亿不是终点。

四、个人举债8.5亿,每天背负15万美元高额利息,坚持二次上市

2007年,在新加坡上市的旺旺股市交投不够活跃,自从旺旺上市后表现一直平淡,虽然每年净利率达16%,却只有15倍的市盈率。而同年在香港上市的康师傅市盈率一度达40倍。

蔡衍明说:

“差人家很多,成就感没有了,叛逆感就出来了。”

于是,蔡衍明决定退市新加坡,在香港上市。这一回,蔡衍明让外界真正看到他的胆识。

2007年5月28日,他以私人名义向12家银行财团联贷8.5亿美元,用于收购新加坡上市的中国旺旺26.35%流通股股份,以完成私有化。这一做法无疑极其冒险,因为他要顶着每天高达15万美元的贷款利息,时间越久,对他越不利。

从撤离新加坡,到登陆港交所,前后只用200天,旺旺的市值则从35亿美元提升至51亿美元。这也成为业界公认的近些年来亚洲规模最大、杠杆比率最高的巨额融资经典。

五、他说:越不是赚钱的时间点,投入的机会反而越好

2008年,旺旺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媒体行业。2009年,旺旺集团跨足媒体产业,买下拥有中国时报、工商时报、中国电视公司、中天电视等多家媒体的中国时报系,蔡衍明还斥资入股香港亚洲电视。

而蔡衍明接手时的中时集团,经营状况惨淡,哪怕是媒体行业内的高手也难起死回生。何况是经营了30年食品生意的蔡衍明。

也有人质疑,在台湾经济一片不景气中,媒体经营愈来愈艰困,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间点投入媒体事业呢?

而事实是,这个商业才子,又一次证明大多数人错了。蔡衍明的理论是“越是不赚钱的时间点,投入的机会反而越好”。

面对在前东家受伤连续巨亏的中时集团,商人蔡衍明先是大刀阔斧的进行了内部整合,打通了原本各自为政的旗下媒体,极大调动起了旗下媒体的联合作战能力,一改此前的“自由风气”。

虽然并没有在专业上有多少干预和改变,但蔡衍明在经营管理上大大加强了管控,一切以财务优先,并要求采编部门重视盈利。通过业务部门与编辑系统的整合,采编部门主管可以身兼运营部门总经理职务。通过这样的举措,蔡衍明一再冲击中时人过去的思维模式。

媒体业务经营的好,而蔡衍明始终认为:媒体的重点责任,应该是考虑怎么让民众的日子过得更好,这比较重要。

2015年8月,大陆胡润研究院发布《2015瀚亚资本 胡润全球华人富豪榜》,旺旺集团董事长蔡衍明以610亿人民币资产夺下台湾首富。

2016年,再次蝉联台湾首富位置,郭台铭第二。

蔡衍明不许自己的小孩高中毕业后升学,这在台湾富商中是绝无仅有的例子。对于念书这一档事,他有独到的哲学。他认为,“街头一年,更胜读书三年”,而小孩跟在他身边学习经营管理肯定更胜过念什么商学院。

有人说,蔡衍明“有点像宗庆后”。一个靠一包一包卖米果,以500亿元身家成为台湾首富;一个靠一瓶一瓶卖饮料,以105亿美元成为2012年中国内地首富。

今年60岁的蔡衍明,还在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表演讲。不难听出,传媒大亨蔡老板仍在借势新兴领域和中国大市场,期望寻找更多的机会。正如他不服输的前半生,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梅华路105号多丽科技楼11层1105A房  本协会主管单位:中国互联网协会 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

深圳市互联网协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九曲网  电话:0755-83993902  QQ:876875198 电邮:876875198@qq.com